包含9節(jié)視頻教程
關注15.4萬次
這是臨摹的終極表現(xiàn)!在臨摹領域達到真實照片的級別,讓你的繪畫讓別人驚呼吧!這不是照片,真的是繪畫出來的。我們一起來學習吧!
導言:大家好,我是何一飛,我將陸續(xù)和大家分享三篇數(shù)字中國畫的創(chuàng)作,《遠眺》是其中一篇。在《遠眺》中,我將會以中國畫的“筆”、“墨”為基礎,對數(shù)字中國畫的創(chuàng)作進行講解,教程的主要步驟是;一,創(chuàng)作構思。二,畫面意境。三,結合數(shù)字軟件選擇恰當?shù)谋憩F(xiàn)手法。四,創(chuàng)作步驟。五,心得體會。
一、創(chuàng)作構思
《遠眺》這一幅作品主要是利用M-Brush軟件筆刷的“濕墨”功能的特點與大熊貓黑白毛發(fā)的質感相結合來繪制的,為了豐富視覺效果和構圖需要在作品中加入了樹木的元素,表現(xiàn)使用的是枯墨的手法,與熊貓形成筆刷質感形成對比。
大熊貓是中國人心目中人們最喜愛的野生動物之一,性情溫順、姿容可掬、行動逗人喜愛的,而且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!哆h眺》完成效果如下:
二、畫面意境
所謂“畫由心生”,通常藝術家們都會以自身經(jīng)歷的事物或者觀點作為創(chuàng)作靈感來源,然后再用借喻的手法表現(xiàn)到畫面中。一般來說這些都應該是印象深刻的,因為只有用真情實感創(chuàng)作的作品才能打動觀者。當然,表達情感也應該是多樣,也許是美好的、也許是傷感的、也許是激動的、也許是寧靜的。
之所以將這幅作品命名為《遠眺》其一,既是希望中國畫的傳統(tǒng)文化和大熊貓這樣珍稀、可愛的動物能與世長存并越來越好,畢竟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!其二,通過熊貓善于攀爬的特點表現(xiàn)“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!边@個勵志格言。其三,通過已落盡葉子的枯枝表現(xiàn)我們共同存在的生存環(huán)境已經(jīng)變得令人堪憂。
盡量的對畫面和內容多做思考,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創(chuàng)作習慣,作品是否有意境即使苦思冥想未必能淋漓盡致,良好的習慣也許自然天成!
三、結合數(shù)字軟件選擇恰當?shù)谋憩F(xiàn)手法
充分了解你所使用的工具,就好比了解自己的對手一樣,如此一來才能百戰(zhàn)不殆。不管是油畫、國畫、水彩畫、數(shù)字繪畫等等,我想都不會有例外。我接觸M-Brush的時間并不長,前后估計就是一個月樣子,軟件不能說完全掌握,但在筆刷方面是我比較有心得的,這也是本教程選擇以“筆”、“墨”為主要表現(xiàn)手法的原因。M-Brush的“濕墨”筆刷在模仿墨跡在宣紙上繪畫的效果方面堪稱完美,當然以后還有可能會更好。我在想這么完美的表現(xiàn)效果如果使在用合適的表現(xiàn)對象上,那么它將會如魚得水,這也是我在眾多動物中選擇了大熊貓的原因。
四、創(chuàng)作步驟
1.素材的收集
與過去傳統(tǒng)的中國畫創(chuàng)作相比,現(xiàn)在的藝術創(chuàng)作可以說“方便至極”,網(wǎng)絡慢慢的成為了當代藝術家進行藝術創(chuàng)作搜集素材的主要渠道,雖然這一改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創(chuàng)作的效率,還可以用句玩笑話說;“再不用背著相機滿山跑”。但這樣的改變也使得藝術家失去了對自然界的真實感受,所以適當?shù)牟娠L還是必要的。我的方法是在網(wǎng)絡上先搜集一些資料,讓思路更寬闊,然后再到動物園逛逛,感受真實的描繪對象。
2.頭部刻畫
選好了構圖并修改好后便可以開始我們期待已久的作畫部分了,與西畫不同,國畫在刻畫對象時可以從局部開始,先刻畫最精彩的部分,其余的刻畫都圍繞它來展開。這種方式可能會使一些先接觸西畫的朋友感覺不適,但這恰恰也是中國畫有趣的地方。落筆做到胸有成竹,這句話其實包含了藝術家對意境、構圖、描繪對象以及表現(xiàn)手法等內容的思考。從熊貓的眼睛周圍黑色的毛發(fā)開始,刻畫時注意調整筆刷的大小、角度,筆刷類型選擇濕墨,顏色選擇黑色,化開的參數(shù)設為3-5之間,這個參數(shù)視筆刷大小而定,可以多做嘗試便能畫出一下效果,下筆方向是由上至下,注意利用數(shù)位筆的壓感功能調整下筆的力度,繪制出上實下虛的筆墨變化。由于這兩筆決定了熊貓頭部的整體結構和走勢,所以需謹慎些。走筆方向如下圖:
畫好眼部的毛發(fā)后根據(jù)熊貓頭部橢圓的造型,依勢把定位頭部的幾個重要的結構刻畫出來,耳朵的走筆如下圖所示。與上步使用同樣的筆刷和顏色,但需調整筆畫大小和墨色濃淡及下筆力度才能完成,在沒有完成頭部輪廓時感覺還有點像獅子呢!哈哈。在幾個結構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筆墨濃淡變化的主次關系,眼睛為中心耳朵和嘴巴要淡一些。頭部效果見下圖:
3.頭部輪廓和軀干的刻畫
這個部分的刻畫要根據(jù)頭部的動態(tài)和構圖的要求來進行,運筆的連貫性以機構為基礎注意輕重緩急,中國畫筆墨精髓也在其中能得到很好的體現(xiàn),比方說背部的曲線,原本這個部位的結構就應該是一根流暢的線條就可以解決的,但巧妙的加入分段和停頓,能讓原本簡單笨拙的造型變得更為豐富。
行筆方向和身體動態(tài)分析如下:
4.大面積墨塊的處理
大熊貓只有兩種分明的顏色,黑白各半,刻畫熊貓最頭痛的也莫過于刻畫黑色部分。太黑會成活墨,太淡無法表現(xiàn)質感,太平失去結構。我們還是用濕墨筆刷調整大小,分別畫三遍刻畫,第一遍時將化開參數(shù)設為15,濃度設為0.1。第二遍畫中間調子,筆刷調小一點,濃度設為0.2讓它產生第一層濃淡變化。第三遍調整成適合的筆刷大小,濃度設為5讓墨色變深一點。在跟身體銜接的位置用枯墨刷一筆,可以增加手部筆墨的變化。
筆刷面板參數(shù)如下:
熊貓手部行筆方式:
第一遍腿部行筆方向:
第二遍腿部行筆方向:
在刻畫腿部的濃淡變化和結構時只需要調整筆刷濃度即可實現(xiàn)。筆刷透明度參數(shù)如下:
熊貓完成效果:
5.樹木的刻畫
樹木的種類繁多,形狀也千差萬別,但每株樹都是由枝、干、根、葉構成, 它們的生長規(guī)律是:主干粗、枝干細,枝干越分越細。 一般情況下畫樹的順序是:先立干,后分枝,最后點葉。
古人有“樹分四枝”之說。意思是指畫樹要四面出枝,才能表現(xiàn)出一棵樹的立體感。再則,畫樹枝要注意取舍、概括,以達到簡化;同時在畫面的樹干時,多用濃墨,畫后面的枝干時,多用淡墨來表現(xiàn),使其具有遠近關系和層次。古人經(jīng)過長期的觀察、提煉,把各種樹木的種類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(guī)律和形態(tài)概括為兩種基本形態(tài)。 即:“鹿角法”和“蟹爪法”。
鹿角法: 枝條上挺如鹿角狀,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為銳角,也有成鈍角的,但不宜取直角,因直角太呆板。
蟹爪法: 枝條下屈,如蟹爪。(棗、柿等樹,大體屬于這一類。)
以一棵樹為例,畫主干:由上起筆向下用中鋒畫主干,運筆要加強頓挫轉折,用墨宜稍淡,畫成之后,用濃墨在背陰處略加破醒,樹的精神就出來了。 畫枝干: 畫枝干一要注意穿插關系,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,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(tài)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。落筆時,從主枝上生出小枝,小枝上又生出小枝,層層生發(fā)開去自可收到“齊而不齊,亂而不亂”的效果。畫樹要掌握疏密關系,有收有放,才有風致。 用墨要前枝濃,后枝淡,適當?shù)匕芽臻g距離拉開。有了繪制樹木的理論支持后,我們結合軟件的繪畫特點先用枯墨筆刷,參數(shù)為59,類型改為“干枯”設為6,中心方式可以不做改變。筆墨濃度為0.2,設筆刷角度為80,刻畫樹木輪廓時枯墨參數(shù)可適當改小些,讓輪廓和里面的紋理形成對比。還需要注意的是在繪畫過程中筆刷的角度需根據(jù)繪畫線條的方向來調整,不能一成不變。
畫樹木的筆刷參數(shù):
刻畫樹的輪廓:
樹木紋理刻畫時將筆墨濃度調整為0.1,枯墨參數(shù)設為65,枯干的參數(shù)設為8,繪制時以短筆觸為主,行筆角度為30-90度之間,交錯進行,完整鋪完一遍后,在進行紋理結構的刻畫。
刻畫樹木紋理:
紋理效果:
刻畫主要枝干:
刻畫旁枝末節(jié):
五、心得體會
最后一步是落款題詞,將準備好的印張文件(png格式)使用印張工具導入到畫面中放置好,然后添加宣紙背景即可。整個作品的用時在二個半小時左右,創(chuàng)作過程還是很愉快的,使用軟件的真實體驗跟現(xiàn)實中的繪畫會有一些區(qū)別,這個方面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。
《遠眺》完成效果大圖:
雖然有點啰嗦,但還是想多說兩句,希望初學M-Brush畫中國畫的朋友們注重筆墨素養(yǎng)!肮P墨”一詞在中國畫的發(fā)展歷史上經(jīng)歷了一個漫長的發(fā)展過程,是一個由“筆”向“墨”發(fā)展的過程!肮P墨”一詞用今天的理解,就是用筆用墨的方法、規(guī)矩、規(guī)范或指筆墨關系的內在構成形式,即筆墨的結構。筆墨的結構是中國畫藝術的核心,它處于構建中國畫藝術的塔尖之上,是最深層的核心元素,是決定中國畫純粹性的主導因素。
中國畫要想畫好,首推用筆,從“骨法用筆”到立形存質,以至趙孟頫先生提出“書畫同源”之說,都是在講用筆。后人稱元代王蒙“叔明筆立能扛鼎、五百年來無此君”,也是講用筆。程大利先生稱扛鼎之筆為“金剛杵”,很是形象。刀殺人取其鋒、槍傷人取其銳、杵致人活而無外傷,必立透紙背矣!柯思九則總結了寫竹竿用篆法、枝用草書法、寫葉用八分法。他們強調的都是畫者必工書,強調繪畫與書法的關系,因此筆情墨趣也便成為欣賞中國畫的主要內容!肮P”先指毛筆運筆的方式、方法,運筆而留下的筆痕、筆跡以及在宣紙之上留下的形狀印記,它是筆墨語言的基本元素。運筆速度的快慢、提案、節(jié)奏的變化以及筆鋒在運筆過程當中的中側變化,直接影響筆痕、筆跡的形狀,以及由此引起的視覺感受。運筆的方式方法古人總結了很多,如“十八描”,這是人物畫; 山水畫則稱之“勾”、“斷”、“皺”、“披”;花鳥畫中,“勾”、“點”、“描”等等。黃賓虹先生則把下筆過程總結歸納為“平、圓、留、垂、變”五種。用筆的程式和構成是中國畫標記性特征,具有獨立的欣賞和審美價值。
朱峰社區(qū)網(wǎng)頁版(手機掃描-分享-添加到屏幕)
朱峰社區(qū)微信公眾號(微信掃一掃-關注)
未知用戶
2005-2025 朱峰社區(qū)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1865號-1
2005-2025 ZhuFeng Community All Rights Reserved
VIP